LOT 657 清 沈氏砚林著录 吴昌硕为沈石友铭鹅砚
Viewed 2132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长12.8cm;宽12.3cm
出版:|1.《沈氏砚林》页194-195,1993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2.《砚林》页113,昭和45年12月,日本白红社出版。 |此砚雕成鹅盘卧状,转颈曲身,起眼凝视,颇得传神之妙,其嘴尖硬,其尾柔软,皆以简洁之法为之,中部大片为砚堂。此砚形简繁得当,温纯古雅,极富静谧意趣。砚色青紫,细腻润泽,并有鱼脑、青花等石品纹理。砚背有吴昌硕书文:“养墨池,作文玩,自写黄庭不须换,乙卯岁十一月,石友铭属吴昌硕书。”|沈石友(1858-1917),原名汝瑾,字公周,因喜石砚,取石友别号,是晚清民国的三大藏砚大家之一。吴昌硕(1844-1927),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与任伯年、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沈石友对古砚之爱,使其经常让吴昌硕治砚、题砚、琢砚、篆砚,沈石友藏砚、拓砚,合力着成砚拓。沈石友去世后六年,其子若怀将所藏百多方(一说为158方)名砚拓印成谱,集为《沈氏砚林》,共四卷一百部,成为了收藏砚台领域的“石渠宝笈”。此砚正是被著录于《沈氏砚林》之内。沈氏藏砚,共一百五十八方,在当时都是一砚千金,桥本归一先生的祖父桥本关雪酷爱这些宝贝,不惜变卖家产,一掷千金而全部购得。于是这一批中国近代名砚便漂洋过海去到了日本,成了“一见难求”的珍品。|沈石友《沈氏砚林》中的吴昌硕铭书,均为赵石(1874-1933)镌刻,赵石刻砚的最大特色是摹刻精到、惟肖惟妙,纵观《沈氏砚林》中的吴昌硕铭书,或大或小,或篆或楷,或梅花或人物,均有笔有墨,生机勃勃,若现纸上,赵石精摹之技,可谓空前绝后。据观察,吴昌硕的砚铭是先书于纸上,然后由赵石摹勒上石而镌刻。赵氏擅书精刻,对昌硕先生之用笔用墨娴熟胸中,故镌刻时能依形传神,势完意足。如砚中“池、属”两字的长划枯笔;“墨、岁”两字的转折提按;乃至“乙”字极细的上挑枯笔,均能毫发不损地展现。赵石刻砚既现吴昌硕古朴雄浑,大气澎渤之势,又现其中锋独调,细致入微之妙,可谓“既雕既琢,还返于朴。”|砚配紫檀砚盒,盒盖贴有“白沙邨庄”朱文印,盒内另附一张大收藏家林熊光的题记“沈石友,名汝瑾,海虞人。善诗画,喜藏研。有石友研谱均自铭及倩吴昌硕铭,砚全部为日画家桥本关雪购归东瀛,今日散出,余获数枚,此其一也。甲午七夕,朗庵。”据悉,《沈氏研林》所著录的一百五十八方佳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逐渐的散出,陆续被日本及世界各博物馆所收藏,像这块“鹅砚”能以拍卖的方式在民间得以收藏,实属难得。|桥本关雪(1883-1945),日本著名画家,大正、昭和年间关西画坛的泰斗,日本关东画派领袖。自1914年起,曾30多次来到中国,并精通中国古文化。与吴昌硕,王一亭等结为至交。|林熊光(1897-1971),字朗庵,台湾板桥林家后裔。1923年毕业于东京帝大经济系,创办大成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三十年代居日经商,至台湾1945年光复后才返台。林熊光精鉴赏,富收藏,为著名收藏家。|记录:东京中央2012年秋拍——文房四谱,Lot. 1628。||展览:2016年1月17日- 2016年2月20日,龙美术馆:金石齐寿—金石家书画铭刻特展。
Preview:
2018年6月18-19日
Address:
北京嘉里大酒店 二楼宴会大厅A厅、B厅/四楼九龙厅(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