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297 陈介祺 篆书七言联 镜片二幅 水墨纸本
Viewed 1222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136×24.5cm×2
题识:陈介祺||钤印:陈介祺印、千化范室 |说明:此篆书联句出自唐代杜甫《饮中八仙歌》。簠斋的书法作品在“沉浸过浓厚的三代金石营养”后,呈现金文和石刻铭文的结体与用笔特点由此可窥。|陈介祺,山东潍县人。字寿卿,号簠斋,晚号海滨病史 、齐东陶父。清代金石学家。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他嗜好收藏文物。着有《簠斋传古别录》,《簠斋藏古目》、《簠斋藏古册目并题记》、《簠斋藏镜全目钞本》、《簠斋吉金录》、《十钟山房印举》、《簠斋藏古玉印谱》、《封泥考略》(与吴式芬合辑)等。||释文: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陈介祺出身世宦望族,自幼随父在京苦读,承父训,绝嬉娱,无妄言,对经史,义理,训诂,辞章,音韵等均有研究,十九岁就显现才华,“以诗文名都下”1835年(道光十五年)中举人。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中进士,咸丰三年因任捐四万两被皇帝恩赏戴花翎,芹加待讲学上衔。他不惜巨资收集文物,仅三代秦汉古印章一项就有7000余方。历代帝王王妃玉玺308方。他精于鉴赏,尤擅墨拓技术,其手拓铜器,陶,玺,石刻等拓片享有盛名。他一生精于金石文字考证及器物辨伪,其《斋金石文考释》一书对较重要的青铜器均进行了精审的考据和释读。|陈介祺辨伪的方法与特点强调以经验为主,具体体现在从文字、器形、义理几个方面去辨析。其关于辨伪的言论,皆是他实践经验的结晶,是判断古铜器最基本的方法,为金石界所认同,并一直运用在辨伪的实践中,且大都可以在现代考古学及科技中得到左证,故一直被视为青铜器辨伪的矩之言。 在金石学史上,声言以传古为己任并付诸实践的,陈介祺为第一人。他抱传古之志,大半生专务于此,在当时绝无仅有。他在金石传拓中精益求精,并注重探寻外地的拓墨经验,物色拓墨高手,与他们不断探讨,反复研究,掌握了拓古器形状与铭文的绝活,陈氏将这些拓法及经验不断地函告各地的金石好友,并将传教拓工的记录加以整理,写成《传古别录》,刊行于世,陈氏之拓墨法得以大力推广介绍。|晚清学者叶昌炽在《语石》中言:“潍县陈斋前辈拓法为古今第一”,“其鉴别之审,装池之雅,纸墨毡蜡之精,剖析毫发,无美不臻”。现存于世的金石拓本中,出自陈氏“十钟山房”的究竟有多少?这是无法估量的。自同治初年始至陈氏病殁,二十余年间“终岁无不拓之日,且继以夜”(陈氏致潘祖荫书语),陈氏所藏玺印、陶文皆近万计,钟鼎彝器、镜鉴等亦数量巨多,而都反复传拓,有时每次拓几十份,且不贪求速度,精益求精,吴云当时在致潘祖荫书函中即有言:“斋乃当代传人”。陈氏给后世留下了约数十万计的精致金石拓本,现多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等,此为陈氏之雅怀远识。仅此一项,即足令后人感激。
Preview:
2016年6月2日-3日
Address:
北京昆仑饭痁二层 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2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