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022 双凤镜
Viewed 1551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直径30.5cm;厚1.5cm;重3950g
说明:此镜为经典的双凤纹题材风格,采用高浮雕的表现技法,铸工精湛,版工力度极佳。此镜圆形,直径30.5厘米,镜体硕大厚重,极为难得,实为此一时代铸镜艺术的极致之作。镜背装饰主题纹样为环绕镜钮、首尾相接、展翅翩飞的双凤纹饰,浮雕与线工结合,形象瑰丽而生动,有几分画像石的具象写实风格,颇有装饰性。双凤造型奇特,刻画精细,头顶高冠,引颈回首,细长双目微张,勾喙生花,目视前方,神态威严尊贵,双翅舒展,羽毛层叠丰富,尾羽欣长而华丽,实为此镜装饰艺术精华所在。尾羽的延伸丰富了凤纹的形体,一幅雍容华贵,娴雅瑰丽的气韵。在空间布局上,尾羽填饰了凤纹主题之外的区域,配饰以祥云纹,双凤似在云中飞舞,尾羽舒扬,灵动飘逸。这种双凤形象与中原文化所呈现的凤纹形象略有不同,艺术手法更显粗犷,极具有游牧民族特点。双凤首尾相接,随镜赋形,构成圆形的视觉观感,此为契丹人典型的铜镜装饰艺术表现手法。主题纹饰之外为一周高凸镜缘,涵括装饰纹样,自成一方空间,镜缘刻有“西京官”押,(西京沿用辽制,为金代五京之一,今山西大同)以示其官铸身份,更显珍贵,此镜疑为契丹民族灭亡之后被金人掠夺战錾刻官押,金代有铜禁政策,《金史》载:“(大定)十一年二月,禁私铸铜镜。旧有铜器悉送官,给其值之半。”此时铜镜必须经过管理机构检查和登记,在边缘刻上阴文字铭和押记,才允许在一定区域流通。而且金代铜资源极其匮乏,《金史》载:“权■肃宗神主于世祖室,奉始祖以下神主于随室,祭器以瓦代铜。”金代皇族宗室用于祭礼的铜质祭器不得已用陶瓦所替代,由此足见铜之珍稀。而此镜镜体硕大,远超常规规格,质地敦厚,且铸造工艺精湛,纹饰精美华丽,为同类镜中之稀见品,极为少见难得,足见其珍罕程度与等级之高。◎凤纹是我国工艺美术中重要的装饰题材,起源较早,由原始氏族图腾崇拜发展而来,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应用。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发展,使凤纹摆脱了工艺的限制,日趋成熟的凤纹取代了图腾化的凤纹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形态威仪,被视为神鸟,《诗经·商颂·玄鸟》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所承载的是统治者的天命观念。春秋战国时期,铜镜艺术逐渐继承了青铜铸造艺术的全部辉煌,凤纹作为铜镜装饰艺术中最早也是所占比例最大的装饰纹样,开始在铜镜文化中崭露头角,并贯穿了整个铜镜发展的脉络,历代铜镜所呈现的凤纹风格也代表了此时期的铜镜文化与社会文化风尚。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镜凤纹神秘莫测,恢诡谲怪,显示出抽象的感官体验。两汉时期的线工与浮雕刻画庄严凝重,朴实敦厚。隋唐时期雍容华贵,斑斓瑰丽,又具豪放狂野气韵,凤纹基于宋代温文尔雅的时代精神,呈现出隽秀温雅,怡然祥和、生动细腻的观感。金代凤纹受中原文化影响颇深,以浮雕技法刻画,粗壮豪迈,敦凝大气,极具女真民族特点。元代凤纹气势恢弘,明代典雅,清代纤巧。可以说,不同时期装饰纹样的特点是当时审美情趣与社会文化的直观反映,凤纹风格的发展演变,同样承载的是铜镜文化的发展历史。金代凤纹铜镜在中国历代凤纹镜体系中显得尤为特殊,就铜镜发展历史而言,金代铜镜充当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宋金时期,铜镜自汉唐铸镜艺术衰退之后接过了铜镜艺术的大旗,在历史长河中延续了铜镜美学的辉煌,并对后世铜镜艺术有所启蒙。金代铜镜铸造工艺继承了隋唐高浮雕的表现技法,呈现出具象写实的视感体验,继承中又有发展。在表现风格上,金代铜镜凤纹吸收中原文化特点,并加入女真民族的粗豪,反映了中国古代各民族文化发展的统一性与继承性。◎
Preview:
2019年4月19日-21日 10:00-21:30
Address:
北京昆仑饭店二层昆仑堂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