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064 何海霞(1908~1998) 革命圣地延安 立轴 设色纸本
Viewed 2478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100×65.5cm
款识:革命圣地延安。何海霞恭绘。钤印:海霞、何海霞印、香米园叟 说明 赏析:在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过程中,从井冈山到六盘山,从延安到韶山,从遵义到大渡河,革命者当年足迹所到之处,因其所具有的革命意义,在新中国的山水画创作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革命圣地山水画的创作中,比较著名的画家有傅抱石、钱松岩、黎雄才、李可染、石鲁、何海霞等,但他们只是创造革命圣地山水画的代表。事实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革命圣地作为山水画的题材,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倾向,成为新中国艺术体制中被认可、被宣传和被推崇的艺术题材。其间诞生了《六盘山》、《万山红遍》、《红岩》、《转战陕北》、《延安颂》等一大批新中国美术史上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文革期间,特别是文革以後,这种山水画仍然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革命圣地山水画中,郭熙《林泉高致》中所追求的山水精神与超脱境界已荡然无存,对现实的逃避恰好是新中国的山水画所极力反对和批判的。正是朝着革命的方向发展,使得新中国山水画具有了崭新的面貌,世俗的气息,革命的精神和全新的风格语言。表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山水画、毛泽东诗意山水画、革命圣地山水画,与郑律成、莫耶词曲的《延安颂》、贺敬之的抒情长诗《回延安》等文艺作品一起,共同构筑了英雄而浪漫的毛泽东时代。长安三杰之一的何海霞,追随二十世纪历史的车轮,一生跌宕起伏,颠沛流离,于艺术创作上却从未故步自封。他从传统中走来,八十年作画生涯师古师造化,经历三次重要艺术创作转折期,衰年变法,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创造一次次的艺术奇迹。潘絜兹曾说:“海霞的全能表现在:他可以放笔作寻丈巨嶂长卷,游刃有余,绝不枯竭;也可以收笔作寸缣尺楮,而得千里之势。”何海霞的画路极广,将宋院体画、界画、文人画、民间画及西洋画融合于一体,将水墨和青绿山水相结合,创出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个人特色的山水技法。除此之外,他的画风改变与所处地域相关联。例如,新中国成立后居陕北,所作题材表现陕北风光及群众,极富地域特色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八十年代调入北京后,脱离长安画派的束缚,又经生活的洗礼,年岁渐长的何海霞创作更趋专注表现自我情感,笔触之下的作品气象气魄不可同日而语。大西北将近20年的体验中,华山的雄伟、八百里秦川的壮阔、黄土高原的朴厚,都化为他的山水灵魂。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夫加之积极从现实世界中汲取养分,何海霞的画风终自成一派。他的山水放笔拿捏自如、绝不枯竭,收笔作寸缣尺槠,也可得千里之势。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见证过中国共产党人光辉的奋斗历程,延河之滨的宝塔山,更成为中国革命的象徵。作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作为毛主席革命和生活的地方,延安是亿万人民心中日夜向往的圣地,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热血青年投身到这个革命的大熔炉。何海霞和同时很多画家一样,很早就曾创作过以延安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如作于1964年的《延安之晨》。此幅《革命圣地延安》,画面延续了文革前的艺术风格。作者以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方法,将陕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收入笔端,寄托了对祖国山河的无限深情。画中宝塔耸立,延水奔流,莽原辽阔,烟云四散。站在画前,我们似乎感受得到画家滚烫炽热的爱国热情和奋发向上的民族自豪感如延河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遏制。作品境界之恢宏,胸襟之博大,波澜壮阔,荡气回肠,宛如一首革命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响史诗,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气息。老画家以古稀之年,尚能创作如此气吞河岳的鸿篇巨构,实属难能可贵!说明:1.此作品经何海霞家属鉴定为真迹2.何海霞美术馆鉴定为真迹
Preview:
2019年12月23日-24日
Address:
山东大厦(山东济南市马鞍山路2-1号 山东大厦 金色大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