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546 14世纪 丹萨替寺风格叶衣佛母像
Viewed 6126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高28.5cm
著录|U. von Schroeder,Indo-Tibetan Bronzes,1981,p.432,cat.114C |铜鎏金||来源|1. Zimmerman Family Collection 1972 -|2. Private Collection,New Jersey - 2016|3. Private Collection,Taiwan||佛母,意指诸佛、菩萨之母,以世间母亲的功德最大,能生儿育女,繁衍子嗣,故佛教援以比喻智慧能生诸佛,为藏传佛教独有的崇拜形式。叶衣佛母,或名「森林女神」,以示现于山林之间,身披叶衣得名,在密宗信仰里,被划归四部之一的事续部(Kriya Tanta),汉传佛教则将其奉为莲花部的菩萨之一,为观音菩萨的化现,又称「叶衣观自在菩萨」。无论在哪一种派别,她皆被认为拥有祓除疾病、解厄消灾的能力,因而受到广泛崇拜。|画叶衣观自在菩萨像,其像作天女形。首戴宝冠,冠有无量寿佛,璎珞环钏庄严其身,身有圆光火焰围繞。像有四臂右第一手当心持吉祥果,第二手作施愿手,左第一手持钺斧,第二手持罥索,坐莲华上。|这是汉传经典《叶衣观自在菩萨经》对于叶衣菩萨的描绘,尽管与本尊略有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其部分形象、装饰、手持信物乃是共通的,反映的差异,正好呈现教派之别。|本尊为罕见的三面六臂,每一面各带三眼,睁视慑人,其形则圆润如杏核,呈现半寂静、半愤怒的半嗔像。头戴宝冠,顶结金刚杵式高髻,戴圆形大耳当,上身裸裎,胸部隆起,沿璎珞周围披盖树叶以作为衣饰,规律分布,延伸至六臂的臂钏。六臂各持不同法器,右第一臂持金刚杵,第二臂持物佚失,第三臂持斧;左第一臂持弓,第二臂持贝叶树枝,第三臂持罥索,在腹前结期克印,罥索原为攫取鸟兽之具,佛教引为佛菩萨摄取众生之意,而期克印代表摧坏、降伏,多为愤相神祇所持,两者的结合,意味着以悲悯之心,踵摧破之行,妙不可言。下半身着兜提(dhoti)呈跨立之姿,右膝微曲,左脚笔直延伸,挺立于覆莲台座。相较下半身的大幅动作,腰部以上微向左倾,整体呈现S形,搭配六臂的摆动,呈现自然的动态感。值得一提的是,本尊的兜提仍保存古代印度萨尔纳特的遗风,衣饰贴体,裙下肢体轮廓一览无遗。|周身满饰宝石为本尊在造型最大的特点,不仅是以「花鬘严饰六臂」(《佛说瑜伽大教王经》),由头冠以下,璎珞、臂钏、腕饰、足钏,乃至兜提的裙面,亦满嵌宝石,分布有序,每一层纹饰带都有不同的装饰主题。此种装饰风格,加上面部造型、饱满的肌肉、低矮的莲座、厚重的鎏金这些特征,学者一般视为丹萨替寺风格的展现。在15世纪铜鎏金穰麌梨(Janguli)(参阅2)身上可以看到相同的衣裙表现与宝石装饰,可以说明本尊叶衣佛母也是属于丹萨替寺风格的造像。瑞士独立学者Schroeder曾对本尊进行金属元素分析,结果说明本尊的金属成份与藏中的造像一致,可以佐证她即是在这个区域铸造。|丹萨替寺为帕竹噶举派开山祖寺,在南宋绍兴年间由多吉杰布创立,经过五十年的筚路蓝缕,从札巴迥乃开始,当地朗氏家族掌管该寺,座主一职,世袭罔替。在元代早期,更因为朗氏家族族长受封为帕竹万户长,自此丹萨替寺成为政教合一的宗教世俗政权,在14世纪,帕竹政权四处征伐,吞并了前藏的大部份地区,势力强大,与后藏的萨迦派们呈分庭抗礼之势,丹萨替寺艺术风格即在此背景中酝酿而生,伴随着帕竹势力的拓展,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乃后,在15世纪,因为政治上的动荡,帕竹政权走向覆灭,丹萨替寺也隐没在历史中。直到1948年义大利藏学家图齐造访该寺,为该寺舍利塔造像所惊艳,藉由照片的传播,丹萨替寺风格艺术才重新回到世人眼帘。至为可憾的是,在文革期间,丹萨替寺被毁,付之一炬,文物散失,不可胜数。|以2009年黄春和发表〈藏传丹萨替造像风格初探〉为界,丹萨替寺风格艺术又开始受到瞩目,2014年美国亚洲协会的「丹萨替的金色幻影」展览,精品尽出,更使这波热潮升华至另一境界。2012年瑞士阔乐拍卖一件丹萨替风格大随求佛母,以3,240,000瑞士法朗(3,400,000美元)的高价成交,这也是当年度佛教艺术拍卖市场的第一高价。2014、2016年纽约佳士得春拍均以丹萨替造像作为封面拍品;2015年纽约苏富比春拍也以丹萨替寺风格胜乐金刚作为封面主轴,并拍得逾估价三倍的1,570,000美元高价。在在说明,丹萨替寺风格造像,以其罕见、铸造精美,在市场上已是瞩目的焦点所在。|伴随市场接受度的水涨船高,另一个显著的趋势是,相对于过去市场上流通造像以天女饰板、台柱为主,越来越多罕见的精品造像现身,本尊叶衣佛母就是这样的例子。尽管无论在噶举派、抑或其他教派,叶衣佛母的信仰皆很流行,金铜造像却非常少见,至今只有零星一二出现在市场上,而且皆是以汉传姿态为主,带有丹萨替风格的西藏造像,目前所知,寥寥可数:(1)首都博物馆藏两尊、(2)曹兴诚夫妇藏一尊(3)西藏寺庙藏一尊(参阅5)(4)Rossi& Rossi经手一尊,连同本尊叶衣佛母,这六尊的尺寸相若(28-35公分),相同立姿,下摆皆着大裙面的兜提,其中(3)、(4)两尊的叶衣象征皆在兜提上表现,采用阴刻方式勾勒叶形。(1)、(2)则是穿着叶衣背心,镂空叶形,并以绿松石镶嵌,至于下摆的裙面,也可以看到树叶不同的组合变化、排列作为装饰。相比之下,本尊的叶衣形式独一无二,下摆裙面多层次的繁缛镶嵌装饰,更是丹萨替寺装饰风格极致的展现。|本尊采一体成形铸造,部份呈空心,背部留有一方原封的装脏孔,从面部鎏金的完整度来看,不见明显的擦拭痕迹,这说明原先可能涂有冷金。如学者Schroeder等人所持论的,反映操持宗教仪轨的转变,也暗示本尊的制作与供奉已经远离尼泊尔的影响,转向西藏本土的文化实践。而一般公认丹萨替寺艺术风格乃是14至16世纪,考虑到上述意见,将本尊断代在丹萨替寺风格以臻成熟的15或16世纪是可以接受的范围。不过,她的身上仍保存了较早的文化因素,诸如头冠、兜提的形式,皆可以找到尼泊尔或更早的印度来源。|本尊叶衣佛母的另一个特点是流传有绪,来源有征可信。本尊早期是由鼎鼎大名的Zimmerman家族所购藏,Jack与Muriel夫妇从1963年开始收藏印度、喜马拉雅佛教艺术,五十余年来,累积了丰富而令人惊艳的文物精品,在鲁宾博物馆以及其他美国博物馆展览,都可以看到他们收藏的身影,在2008年的纽约春拍,佳士得也特别举办以Zimmerman为名的专拍,足见其收藏眼光、声望备受收藏界的肯定。|总的来说,本尊鎏金精良,保存完整,装饰华丽,姿态生动、优美,加以艺术风格、时代、铸造地区相当明确,来源清楚,加以造像主题极其罕见,说明本尊乃是百千难遇其一的希珍精品。此外,考量市场对于丹萨替寺风格的热烈反应,本尊叶衣佛母的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Preview:
2017年4月29日-5月1日 上午10:00-下午18:00
Address:
华南银行国际会议中心(台北市信义区松仁路123号2楼)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