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 陈丹青 1986年作 一对年轻的牧羊人
Viewed 311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100*74.5cm
材质:布面油画 题识:签名:陈丹青1986
来源:1.香港,苏富比,2017年,Lot902;2.亚洲私人收藏。“1980年,丹青“西藏组画”的出现使中国文化界这条战船羞愧于继续航驶在政治海洋上,开始靠岸,靠向生活之岸。虽然这个历史转变仅仅因为这个27岁小伙子的偶然之作,它从根基上结束了“□□”,开始放射那个时代最渴望放射的人性之光。”——刘小东 《为丹青》2013年3月熟知陈丹青艺术者论及陈丹青创作时,很难避开他两次入藏经历不谈。1976年,他首次入藏,就已凭借作品《泪水洒满丰收田》名誉一时。此作通过远处金灿灿的丰收之喜衬托听到***逝世消息的肃穆悲痛、低头拭泪、扶额痛哭藏民悲的气氛,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让人拍案叫绝。1980年,陈丹青第二次入藏,游走于西藏寻常巷陌,速写藏民日常。离藏时,25岁的他一路灰头垢面,包裹里也只有7幅油画画作,却已然中国艺术界的巅峰人物,那7幅画更是被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经典之作。《西藏组画》享誉中国美术史,它从真正意义上褪去了□□及苏联社会主义的的教化,留有真挚的人文温存,沁人心河。这种真情实感正是源于陈丹青在西藏生活期间对藏民大量速写创作,单以《进城》为例,相关草图便逾二十余,许多并未以油画呈现。可想而知,他1982年赴美后在美国创作的藏族油画就是源于他在拉萨街头时积累的写生。他也曾念叨着,“在美国我一直想念中国,可当时的时间、空间统统断掉了,只有西藏画的速写陪在身边——这也是为什么我非常珍视它们。”“1982年元月,我踏雪造访大都会美术馆,平生第一次在看也看不过来的原作之间梦游似的乱走,直走得腰腿滞重、口干舌燥。我哪里晓得逛美术馆这等辛苦,又不肯停下歇息。眼睛只是睁着,也不知看在眼里没有。脑子呢,似乎挤满想法,其实一片空白。”——陈丹青来到美国之后,陈丹青足迹遍布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汉姆博物馆、弗里克收藏馆、纽约现代美术馆,有时在原作面前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对西方油画的研究与积累逐渐回馈在他的画作之中,当我们仔细阅读他作品的时候,我们发现陈丹青在美创作的时候,人物占比逐渐减少,细碎的笔法逐渐变成面块式的语言,颜色也比往时更为温润、饱满。如此作《一对年轻的牧羊人》中,画面之中表现的内容比以往更丰富。蓝蓝的天空下灰绿的草原漫步着觅食的羊群,石头砌成的围墙前一对年轻的牧羊人正闲散地分享着生活的细碎,他们所站在的小路并不平淡,碎石布满了路径。比起《西藏组画》的灰调,画面营造的强烈太阳光使画作更具光感,人物也因此更显立体。表现藏民男子时,陈丹青在顾及面部结构同时轻松用笔,使得人物形象生动而趣味。藏民女子头上的发饰、辫子、发丝被陈丹青用不同的肌理、笔法绘出,她此时背对阳光看不清脸色,似乎边嘟囔着什么,边把手中的水壶递给男子。在多变而细腻的笔法里,陈丹青将这对牧羊人伴侣洋溢着的悠然烂漫表现得惟妙惟肖。路上的碎石用色多彩,为画面添加舞台效果,与那对年轻的牧羊人共同组成轻松愉快的画面节奏。这时,陈丹青创作已经脱离出反映老旧小的伤痕美术,走到一个更具有时代性的新阶梯。
Preview:
2022年5月28日-29日
Address:
香港君悦酒店宴会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