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090 于希宁(1913-2007) 云中梅 设色纸本 镜心 1993年作
Viewed 243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138×69.5cm 约8.6平尺
款识:斯生结得墨缘情,昼思夜梦修契盟。而立着眼俏倩笑,古稀求索月静擎。虽然山海万重隔,怎顾春寒朝夕行。营营耕耘累岁月,声声乐律万家笙。宋梅遗植心扉底,莲寺猿株神鬼惊。十载沉鸿怨疏晤,千年盟主返蓬瀛。遍寻傲骨何无影,却见斧斤尚甲兵。琴操谁教徒费解,文明怎变德横行。长叹爽酒留遗憾,渴望新林有后生。挚着余年把老笔,丹心傲骨树旆钲。癸酉立冬前二日,录二年前超山邓尉探梅目睹述怀旧句,希宁。
钤印:于希宁(朱文)钤印不清 于希宁被称为“梅痴”,他与梅花的情思缘谊颇深,诗作也多为咏梅题材。这幅《云中梅》绘于1993年,是于希宁老人艺术人生中众多画梅作品中最为特殊的一幅,原因就在于其中蕴含着老人在爱梅、访梅、写梅过程中的一段特殊的艺术经历。1991年三月于希宁在时隔十余年后“七至邓尉,四临超山”,发现超山宋梅、青莲寺铁骨老梅和邓尉戴花老梅或杳无踪迹,或被人砍伐,画家在骇叹之余,不禁失声“为老梅一哭,为后人一哭”。画家本来与梅相处,“如对诗翁,如对哲人,如对契友”,见此情景,心痛难忍,写下了一首“超山邓尉探梅述怀”的古风,并在两年后,又作画以寄托情思,即是此幅《云中梅》。作为对这段经历的追述和对梅树的怀恋,这幅画在构图上运用了极为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整幅画运用了四尺的大幅立轴竖幅,仅在画面上方绘两枝下垂之梅干,苍郁劲健,清逸超尘,下半个画幅皆留空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思考。老枝上盛开几点红梅,色彩鲜艳,极为醒目,枝桠空白处以浅蓝简略晕染天空,梅枝自天际垂下,与空白的画面遥相呼应,象征着梅花已经在天上盛开,人间已无此灵物,而于老作为老梅的朋友,只能与之神交。画右侧以长诗题跋,记述了这次“烧柴何必以檀木,煮鹤何必以琴筝”的令老人伤心的回忆,墨意纵横,韵味绕梁,令人惋叹;除此之外,画面别无他处笔墨。对于这幅画来说,其中的寓意颇值得玩味,作者在画面下方所留空白,既能表现作者以梅为友、为梅伤逝的哀思,希望梅树这时已超度天堂、摆脱了俗人蹂躏的诗意情感,又是作者在处理画面空间关系时的一种绘画技巧手法,这是一种极为大胆、极为成功的尝试,是于希宁行进在艺术探索道路上个人性灵与创造力的又一次升华,它表明画家对于笔下物象的描绘早已谙熟于心,可以随手拈来,他的艺术语言被再一次的重构与充实。评论家刘曦林曾说过:“于先生能把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大自然的生机、与时代精神结合,化为生动的笔墨,化为妙造的诗境,化为人品与画魂统一的精神,把花卉画的技巧和内在美推向深入。”由此看来,这种构图形式,不仅仅是如同南宋“马一角”“夏半边”那样对描绘的群体对象进行的主观的构建重塑,更是新的视觉语言的重新提炼与纯化,这种空灵意境和引人深思的构图,是于希宁物我相化的艺术境界的最佳展现。
这幅《云中梅》,作为传统绘画与现代艺术理念的结晶,立意新颖,构图简练,笔墨苍劲,清逸脱俗,其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更加彰显了于希宁作为一位艺术大师的高深文化修养。它在于希宁老人的精神世界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于希宁的艺术历程中,更以独一无二的艺术创新形式成为一个关键的里程碑,从这些角度来看,这幅画实在是于希宁艺术作品中的神品。
Preview:
2022年9月13-14日,9:30-19:00
Address:
山东大厦 一楼礼乐厅 山东省济南市马鞍山路2-1号
Start time: Postpone auction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