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265 元 青花拔白模印凸花牡丹凤凰穿花纹花口大盘
Viewed 430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直径44cm
说 明:此类大盘为元代青花瓷器的经典造型之一,端庄周正,尺幅恢宏,颇见气势,盘心中央为一莲藕,外围一圈青花拔白莲花瓣纹饰,每片莲瓣各有图案,形成莲花八宝。外圈四只凤凰在缠枝花卉中自由翱翔,是为中国传统的凤穿花题材。再外围是凸花模印缠枝牡丹图案,吉祥富贵。菱花口形口沿内侧则是元青花大件中最典型的海水波涛。外壁绘一组变形莲瓣纹,莲瓣内填以如意云头,莲瓣外圈是通景缠枝莲纹。胎釉精良,釉汁厚润泛青,青花发色苍妍青翠,苏麻离青锡光锈斑明显,绘画技法高超,以勾勒点染绘就,布局繁缛有序,笔意酣畅,洒脱自然,兼备粗犷豪放与严谨和谐的艺术美感,砂底无釉,碹纹明显。
检视目前已发表的所有材料,以凤鸟花卉为盘心题材的大盘全世界约有如下几件:
1.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元青花凤凰穿花纹菱口盘
2.土耳其托普卡比宫藏元青花凤穿牡丹纹菱花口大盘
3.大英博物馆藏元青花大盘
以上大盘以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有的使用蓝地白花模印技术,都是菱花口造型。其它使用白地青花绘画技术。本品为白地青花菱口折沿形式,口沿采用的交错菱格锦纹与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室和伊朗阿迪比尔陵寺藏品完全一致。
本品为元青花同类大盘中非常珍稀的隽品,独具特色的灵芝纹样的出现丰富了以往对元青花瓷器装饰的研究认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
来 源:原藏家得自徐展堂先生
参 阅: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元青花凤凰穿花纹菱口盘
元明之际中国青花瓷器的解读
中国陶瓷之演进,历时代之孕润、政治经济之迁异,在质地选择、釉彩敷设及技术改良上,皆铺陈出不同的文化色彩。
蒙元一统中原后尤为重视发展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监管抽分,后于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将海外贸易收归官办,由政府组织生产各类商品专供外销,从而促进国内手工业之长足发展,中外文化交流遂入空前兴盛之阶段,其中与中西亚伊斯兰地区交往最为密切,而彼地之文化传统对当时中国国内诸类商品影响之深莫过于瓷器一项。
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政府于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专司烧造一事,朝廷御用与赏赐外销瓷器皆由其所出,开启了中国陶瓷外销历史上辉煌之篇章。元·许有壬《至正集》卷九“马合马沙碑文”载:“西域有国,大食故壤,地产异珍,户饶良匠。匠给将作,以实内帑。”此文献表明当时的浮梁磁局有波斯的工匠参与瓷器的烧造,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正因为景德镇得天独厚的制瓷环境与中西亚钴料烧造技术的结合,从而发明了举世瞩目的元青花瓷器。其中供应中西亚伊利汗国的各式青花瓷器(图一),一改宋瓷影青之纤薄小巧,隽秀素雅之风格,代以胎体厚重,器型硕大,尺幅恢宏,绘饰繁密之特征,充满异域色彩。直至至正十二年,红巾军起,战乱四方,元政府被迫中止与伊斯兰地区的贸易往来,景德镇才停止烧造,结束了元青花瓷器潇洒而豪放的一页。
当今海外遗存元青花瓷器数量最多之处当为伊朗阿迪比尔神庙与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图二)当年苏丹王宫认为中国瓷器具有测试毒药的作用,设立瓷器总管专责保管。根据当时宫廷档案的记录,苏丹对陶瓷器皿的使用存在以下诸种情形,一是斋月时按其固有的宗教风俗习惯不用金银器而必须使用陶瓷器,二是每逢苏丹登基、寿辰、大婚等重要庆典的宴会,使用陶瓷器以示尊贵荣耀。是场拍品“元青花竹石芭蕉瓜果纹折沿大盘”即是当年苏丹贵族聚餐所专用,在15世纪的伊朗绘画“宴会图”中就有此类大盘的身影(图三、图四)。它们作为苏丹和贵族的高级餐具现身尊贵的宴会上,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目前所知,该时期以竹石瓜果纹为装饰主题的青花大盘现存世仅见十件左右,而此大盘尤为特别之处就是内壁绘饰缠枝灵芝纹,为所有元青花大盘当中仅有的一例,殊为珍稀。
明承元制,浮梁磁局为明朝廷接管,遂发展为御器厂,为内府所专断,开启明清两代官窑制度之序幕。永宣二朝共计三十二年,堪称有明一代青花瓷器最为辉煌之时期。因改朝换代更迭而中止的海外贸易、文化交流由于永乐三年以后(公元1405年)郑和七下西洋而重新活跃起来,伊斯兰地区对中国青花瓷器的钟情之火再度被引燃,各式青花瓷器经由御器厂烧制而成。跟随郑和宝船输入其地。是场拍品“明永乐青花并蒂莲纹大盘”、“明永乐·青花花卉纹菱口大盘”、“明永乐·青花一把莲纹大盘”传承了元代的基本风格,青料效果上一脉相承,而造型和纹饰方面却孕育出新的时代风貌,渐见隽秀疏朗。其中“明永乐·青花并蒂莲纹大盘”尤为珍罕,画法精湛,状物有神,目前与之相同者仅有三件,其中心“一枝二花”式构图体现了伊斯兰地区广泛使用对称工整的植物纹样的装饰风格。
除了传统常见的外销器物以外,一些新的器型例如八方烛台和是场“明宣德青花轮花纹扁瓶”的出现,表明大明皇朝与该地区的交流更为深入和全面,沟通的渠道更为稳固顺畅。该扁瓶以伊斯兰地区铜质扁壶为范摹制而成(图五),口沿书写“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为存世仅见的六件宣德铭款的扁壶之一,其融会中外文化之优点,是完美的艺术结合,为中国陶瓷史上显赫彪炳的珍品。
明人张应文《清秘藏》赞誉“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前贤所评绝非虚言,以上二器胎釉精良,青花一色浓淡晕散,青翠披离,极得水墨之神韵。其中“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碗”更为宣宗御用酒器,为《明宣宗宫中行乐图》所绘载,甚为难得(图六),同类仅见二例,分别为两岸故宫博物院收藏。
永宣青花终明之世精光不泯,于后来影响深远,雍正皇帝对其推崇备至,谕旨当时御窑厂大力摹制,成就斐然,是场拍品“清雍正·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大盘”即是胤禛好古情怀的体现,也是对永宣外销大盘的精心摹仿,流露出浓厚的伊斯兰风格,虽不及前者宏浑豪迈,然独具雍正内府严谨细致的恭造之气,是为孤品。
中国成熟青花瓷器肇始于蒙元,臻备于永宣,雍正一朝继之,其历史风貌与时代特色均可由前述七件隽品为之一一诠释,中外文化交流之记忆与深宫内府生活之片段皆可据此窥知,今得以汇聚一堂,展示于此,是为幸事。
——(本文源自黄清华先生)
全球五大收藏家中,他是唯一的中国人
被誉为“东方明珠”的香港,如今已成长为世界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收藏界更是卧虎藏龙,名家辈出,尤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腾飞后,诞生了一批有闲又有钱的收藏家,他们热衷于收藏珍贵的古董艺术品,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这位不容忽视的重量级人物,早在国人还不知收藏乐趣之时,他已在香港拍场上出手阔绰叱咤风云,成功跻身全球五大收藏家之列,并且是其中唯一的一位华人藏家。
他就是徐展堂。成就卓著的知名文物收藏鉴赏专家,他收藏的瓷器品位之高,几乎每一件都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准,他建立的香港首家私人中国博物馆,藏量媲美国家级博物馆。被公认为全球最重要的私人博物馆之一,这位在华人世界中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董收藏家,是如何一步步取得今天的地位的?奋力攀岩,商界崛起
徐展堂拥有藏品四千余件,分别为陶瓷、青铜器、玉器、家具、牙角器等,跻身全球五大收藏家之列,而且是其中唯一的华人。香港徐氏艺术馆,被公认为全球五大私人博物馆之一。
在香港的富商巨贾中,喜欢收藏文物古董的人并不少见,但收藏得最多的还要数徐展堂。
在20多年的收藏历史中,他的藏品达近5000件,价值约数亿美元,是世界上五大个人收藏家之一,过人的见识和丰富的收藏谱写了一曲当代传奇。
搞收藏的人都知道,文物之所以闪耀着特别的光芒,正是因为其背后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否则便只是累世隔代的陈年旧物罢了。
徐展堂正是因为有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可说是爱物成痴,只要看中,就一定想方设法弄到手,他曾不惜巨资从苏富比等国际性大拍行,购回许多珍贵文物,并委托资深专家在英美日等国广泛搜求精品。
徐展堂的收藏从不拘泥于一种类别,丰富的藏品涵盖陶瓷、青铜器、玉器、家具、牙角器等多个领域,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陶瓷,他有3000多件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迄晚清的陶瓷器,堪称一部实物的中国陶瓷史,其中很多都是绝世孤品。
在徐展堂的博物馆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香港徐氏艺术馆。
1991年,参加开馆盛典的香港及各国文博界人士,盛赞如此规模的私人博物馆世界少见,馆内收藏有他的2000多件珍品,包括商周青铜器和历代陶瓷器,并且特设有两个具有明清特色的书斋,被公认为全球五大私人博物馆之一。
2010年4月2日,徐展堂先生在北京病逝,文物收藏有如过眼云烟,但遍布全球的徐氏艺术馆,却好像一座座纪念碑,向全世界讲述着中国文明。
——文章节选自网络
Preview:
2023年3月24日-25日
Address: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