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222 金玉盏 (三件套)
Viewed 1151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高13.5cm;重571.3g
|金玉盏三件套|白玉盏及金盏托、金盖为一套。盏直口,深腹微缩,矮圈足;盏托敞口,薄壁,葵花形外沿,折腹内凹,贴饰莲瓣形金片一周,圈足;盏盖呈喇叭形,口径略大于盏,口沿外与顶部饰草叶纹一周,盖顶镶一颗绿松石。|盏托多呈圆形,中间有作为承托的凸起的托圈,即托口。瓷盏托始见于东晋,南北朝时开始流行,唐以后随着饮茶之风而盛行。唐代盏托口一般较矮,有的口沿卷曲作荷叶状,颇为精美。宋辽时期盏托几乎成了茶盏固定的附件,托口较高,中间呈空心盏状。明代托口微鼓,亦有船形盏托,称“茶舟”“茶船”。|如此类盏及托、盖成套者,最早可见于贵州省博物馆藏1956年平坝马场南朝墓出土青铜盏托一套,亦是由盏、盏托、盏盖组成。|1965年辽宁北票冯素弗墓出土有玉盏。盏体圆,直口,底略向内收,矮圈足,口沿饰有较粗的凸弦纹和较细的凹弦纹。玉盏多用在古诗词及小说中代指酒杯。如《红楼梦》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烟》中有一段“……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湘云慢启秋波,见了众人,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的金口玉盏(图1),圆口折唇,口沿包有镶金片。器呈白色,平底实足,通体光素无纹,造型简练,光洁晶润。玉质莹润,白色半透明,制作整齐,精致大方,在隋朝金玉结合的器物中实属罕见。|此件盏与托、盖使用不同材质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差色效果,在2006年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出土文物中,曾出土一套黑釉盏托搭配白釉瓷盏的差色茶具(图2)。1954年陕西彬县瓷器窖藏出土一件贴塑莲瓣纹的青釉盏托。宁夏临河市高油房西夏古城出土的金盏托,该盏托形似莲花,由托盘和盏两部分组成,纯金制作。造工精致,造型美观。|从形制和制作工艺综合判断,此盏具有唐宋时期的风格。|此件金质盏托、盏盖具有明显的西域装饰风格,但其葵花形口、莲瓣纹金片又是唐代以后中原地区常见的装饰纹饰。而早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前,东西方金银器工艺便有着密切交流,如北京市平谷县刘家河商代墓葬出土的扁喇叭形金耳杯,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寇泽尔布拉克一、二号墓葬中都有发现。到了历史时期,这种交流便更为广泛,如清朱琰《陶说》载:“盏属饮器,唐盏,紫金、白玉、银凿落、水晶、玻璃制,甚华美,专以佐饮。”可见唐代时,饮具在制作材料上东西方交流就比较充分。此件白玉盏当为和田玉制,产自新疆。根据此类器物的形制与纹饰,应该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当为茶具或酒具。|成套饮具本就难得,此器以和田玉作盏,锤揲贴金作托,金镶松石作盖,其器华丽尽显,回映出唐宋时期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在饮具的制造、纹饰设计、玉器工艺等方面的融合,是东西方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例证。|西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尹夏清
Preview:
2017年12月22日-24日 上午10:00-晚上21:00
Address:
北京昆仑饭店二层昆仑堂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